現(xiàn)場嘉賓陣容豪華,新世界集團主席鄭裕彤、華人置業(yè)最大股東劉鑾雄、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等商界大佬親臨捧場,美林、高盛、瑞信等國際投行代表也悉數(shù)現(xiàn)身。
華人第一國際巨星成龍、劉亦菲、范冰冰、容祖兒、蔡卓妍組成的超豪華明星陣容到場助陣。
而在開業(yè)慶典上,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大談2008年3月終止上市以來,恒大經(jīng)歷的酸甜苦辣,并高調宣稱,今年要銷售300億元,到年底實現(xiàn)土地儲備5000萬平方米。
依稀讓人感覺,許家印試圖借這次展示機會,向眾多資本大佬們提前進行一次上市路演。
生死一周
去年3月,恒大宣布上市折戟之后,即飽受資金鏈斷裂危言的沖擊。彼時,許家印最大的愿望,就是盡快帶領恒大走出危機。
在許家印看來,恒大地產(chǎn)2008年遇到了“兩個寒冬”: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宏觀調控帶來的地產(chǎn)寒冬、上市折戟則成為恒大地產(chǎn)的另一個寒冬。
2007年,恒大地產(chǎn)啟動香港上市計劃。2008年3月13日,恒大地產(chǎn)在香港公開招股。其招股書顯示,恒大地產(chǎn)總共發(fā)售約29.61億股股份,招股價介于每股3.5-5.6港元,募集資金最多為165.76億港元。
但恰逢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僅僅一周之后,2008年3月20日,恒大地產(chǎn)在香港聯(lián)交所網(wǎng)站發(fā)布公告,宣布中止上市計劃。
許家印透露,去年中止上市之時,恒大地產(chǎn)的土地儲備已經(jīng)由2006年初的310萬平方米,增加到4500萬平方米,在建面積達到906萬平方米,32個工地在施工,平均5天一層樓。更為嚴重的是,“在2008年10月1日之前, 恒大有33個樓盤在建,其中只有3個樓盤在銷售,30個樓盤只投入不產(chǎn)出。”而這一切,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撐。
“突然上市停止就意味著資金缺口在120億-150億元之間,對于一個企業(yè)來說的的確確非常困難。”回想去年3月的“生死一周”,許家印仍心有余悸。
當時,有兩條路擺在許家印面前。2008年3月,恒大在全國達到預售標準并已取得預售證的面積有280萬平方米,如果當即開盤發(fā)售即可實現(xiàn)回款,即所謂的“賣工地”;另一條路就是“賣項目”,謀求項目合作,這是資金來得最快也最便捷的方式。以恒大當時的規(guī)模,可以用30%-50%的項目合作來解決公司的現(xiàn)金流。
“賣地就是賣兒賣女,賣胳膊賣腿。公司決策所有的土地一塊不能賣。”許家印說,提前開盤也被集團否決,“不達到標準不能開盤。”
3月20日,決定暫緩上市當晚,許家印等人在美國開了一個通宵的電話會議,決定合理調整工程建設速度,采取“有搶有緩”、“有保有壓”、“有先有后”的戰(zhàn)略方針。
隨后,許家印前往香港,于當年6月引入美林、德意志銀行、淡馬錫、科威特投資局、新世界等幾家國際頂尖的大型投資者入股恒大,融資5.6億美元。許家印所付出的代價是,讓渡了公司16%的股份,個人股權被稀釋。當然,正是這筆融資讓恒大“起死回生”。
調高目標
2008年10月1日,恒大做出了一個讓業(yè)界側目之事:全國12個城市18個樓盤同時開盤,“小黃金周”里賺回現(xiàn)金50億元。
當時,中國房地產(chǎn)市場還在低迷中前行,很多房企在苦苦尋找出路,業(yè)界的疑惑是:恒大是如何破局的?
“去年6月的成功融資解決了恒大暫時的困難,并且勉強維持到去年10月1日,全國18個樓盤同時開盤。”許家印透露。
50億元的“真金白銀”無疑緩解了恒大眼前的危難,更為重要的是,2008年10月1日以后,恒大徹底改變了原來只有3個樓盤銷售供應30個樓盤建設的局面,變成了21個樓盤在售。許家印坦承:“每天都可以收錢,這樣大大緩解了我們的壓力。”
更讓業(yè)界側目的是,通過“開盤必特價,特價必升值”以及“成本價銷售”的營銷策略,恒大地產(chǎn)2008年實現(xiàn)銷售收入118億元,首次躋身中國地產(chǎn)“百億俱樂部”。
許家印還透露,今年上半年,恒大開工在建面積1006萬平方米,完成簽約金額112億元,銷售127億元,在國內開發(fā)商中排名前五,成為唯一過百億大關的未上市房企;實現(xiàn)銷售面積265萬平方米,在克而瑞(中國)的半年榜單中,緊隨萬科、保利之后,位列國內房企三甲。
短短3個月時間,恒大就調高了多項公司目標。
7月6日,許家印提出,下半年要實現(xiàn)銷售金額180億元,全年完成300億元的銷售目標;實現(xiàn)新開工面積500萬平方米,到年底在建工程面積1500萬平方米;年底實現(xiàn)土地儲備5000萬平方米左右;目前在建項目共33個,其中已開盤在售項目25個,其余8個在建項目計劃在今年年底前陸續(xù)開盤銷售。而在4月,恒大提出今年的銷售目標是238億元;今年的土地儲備指標是4000萬平方米。
敢于上調銷售目標和土地儲備指標,無疑是有上半年的業(yè)績做支撐。而恒大的財務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6月30日,集團公司資產(chǎn)負債率為71%,公司現(xiàn)金余額48億元,已銷售未回款金額33億元,合計達到81億元。
從去年飽受“資金鏈斷裂”危言沖擊,到如今手握“重金”,恒大經(jīng)歷了一場“非生即死”的考驗。
上市之梗
如果沒有IPO的夢想,恒大的“寒冬”也不會如此之冷。
1996年成立的恒大,2006年時土地儲備只有310萬平方米,2008年增至近4400萬平方米,三年增長了14倍;
2006年,恒大在建工程面積是70多萬平方米,2008年這一數(shù)字是735萬平方米,增長了10多倍;2006年,恒大踞守在廣州和佛山兩個城市,2008年已經(jīng)拓展到23個城市。
如此“大躍進”,皆為上市鋪路。但2008年3月上市未果,讓許家印和恒大體驗了一次如鯁在喉的感覺。
雖然去年3月宣布中止上市計劃至今,恒大并沒有公開宣稱重啟這一計劃,但許家印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只要資本市場條件成熟,我相信恒大重啟IPO只是時間問題。”這意味著,恒大并沒有放棄IPO計劃,只是等待時機而已。而事實上,近期恒大的一系列極其高調的宣傳策劃活動,被業(yè)界認為是其為重啟IPO制造聲勢。
媒體報道,國際投行美林將在7月15-17日組織一次內地上市地產(chǎn)公司的考察之旅。在為期三日的旅程中,香港基金經(jīng)理除了參觀中海、萬科等公司的樓盤外,還將受邀參觀恒大地產(chǎn)位于廣州、成都和重慶的“三城六盤”。
資料顯示,經(jīng)過3次增資,美林總共在恒大身上投入了約3.1億美元,擁有近8%的股權。此外,德意志銀行通過兩筆投資,合共投入1.03億美元。而新世界集團創(chuàng)辦人鄭裕彤投資入股1.5億美元,擁有恒大3.9%的股權。
業(yè)界認為,在IPO這件事上,擁有恒大股權的投資機構及投資人與許家印一樣急不可待,因為只有恒大早一天上市,投資機構及投資人才能早一天獲利。所以,投資機構及投資人會盡最大可能地“幫助”恒大。
而恒大也不錯過向這些投資者“展示自己”的機會。業(yè)界認為,這是恒大的高調“暗示”。
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說:“只要資本市場條件成熟,我相信恒大重啟IPO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