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節能環保,但光線單一影響照明效果,成為取代傳統燈泡的技術瓶頸。廊坊鑫谷光電公司4年磨一劍,全球首只LED多面發光體燈泡日前亮相“2009中國(北京)第十屆國際照明展”。近年來,廊坊創新科技轉化模式,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型能源為重點的環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初見雛形,成為廊坊科學發展的“發動機”。
LED即半導體發光二極管是公認的“綠色照明”,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良惠算過這樣一筆賬:“只要目前1/3的白熾燈被半導體燈所取代,每年就可為國家節省1000億度電,相當于三峽工程的一年發電量。”
在廊坊,全球領先的超大型太陽能電池板、讓微藻到工廠“吃”二氧化碳就地轉化為清潔能源……讓人在感嘆科技之神奇時,也對廊坊何以一次次讓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實現產業化產生好奇。
近年來,廊坊打造了以“中科廊坊科技谷”為代表的一系列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旨在聚集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研產業化和中試項目,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
“長期以來,國內發展高技技產業似乎走不出‘貿、工、技’的發展框架,而人們也普遍接受中國只能做世界加工廠的觀念。”中科廊坊科技谷董事長李懷璋說,“科技谷的運行模式就是要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廊坊中試基地的項目負責人張平4月13日在建設現場對記者說:“廊坊科技谷以科技資源+風險投資+民營機制的模式,是一種令人振奮的償試。”
聯合國已將中科廊坊科技谷列為“聯合國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及國際合作示范項目”,成為在中國合作建設的唯一一家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在廊坊科技創新大環境的支撐下,一批具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也在致力于企業的科技創新。僅新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一家,就擁有50多名海外高層歸國人員為主的研發團隊,致力光伏能源、生物質能源、煤基清潔能源、節能減排多個領域的研究及成果轉化。已建成5000平方米的中試基地及3萬平方米的實驗室;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奧薄膜太陽能電池已進入產業化生產;“煤催化氣化”項目已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專家評審,有望列入國家和省重大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目前,廊坊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型能源、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環京津呈扇形分布。2008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百億大關,占全市GDP的10.7%。廊坊市連續三次成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先后榮獲“國家信息產業基地”“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國發明家成果產業化基地”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