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財政司長曾俊華表示,新一輪紓困措施總額高于很多其他經濟體。他指出,連同香港政府早前推出的各項有助經濟、民生及就業的措施,港府已共投放876億港元,相當于香港生產總值的5.2%。
曾俊華又表示,876億港元紓困措施無可避免會增加財政赤字,但是在非常時候,需要采取非常的方法。
此次紓困方案推出了直接令市民受益的多項優惠,包括退稅上限增加至8000港元,寬減兩季差餉(即香港政府就使用物業而征收的稅項),公屋租戶免租兩個月,及額外發放多項福利津貼,如發放額外一個月1000港元的高齡津貼,以及給有需要的學生提供1000港元的津貼。這些措施惠及中產階級、老人、學生等多個階層。
創造就業方面,香港政府將預留10億港元擴大樓宇更新,預計更新1000幢舊樓。另外,撥款3億港元增加短期職位,以加強防疫工作。
針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港府將提高對中小企業信貸保證,以及免收商業的登記費一年。每家企業的最高貸款,由600萬港元提高至1200萬港元,其中可用作循環貸款的金額也由300萬港元增加一倍至600萬港元,而政府的最長擔保期亦會由三年增加至五年。
另外,為了加強支持受到金融危機及甲型H1N1流感最直接影響的行業,曾俊華建議寬免運輸、旅游、餐飲,以及娛樂等相關行業的牌照費一年,港府將因此減少6.7億港元收入。
此外,港府還將撥款1.8億港元,透過香港18個區,推動本地旅游及消費活動,希望可以促進消費,為本地旅游業帶來商機。
不過,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對記者表示,香港政府推出的這個新方案盡管惠及各個階層,但是該方案的各項措施旨在延長優惠措施多于救市,效果將不樂觀。
香港回歸后,港府已是第三次推出救市方案。港府一般在《財政預算案》時,制訂利民紓困的措施。在2003年“非典”期間,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除了預算案,還提出118億港元救市方案。2008年物價上漲,特首曾蔭權也推出110億港元利民紓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