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金融危機、甲型H1N1流感等多種因素影響,2009年上半年我國住宿業市場依舊低迷,餐飲業市場呈現上升態勢。
一、上半年我國酒店市場概況
——入住率下滑
2009年上半年我國酒店入住率持續下滑。前五個月酒店入住率下降18.4個百分點。其中,上海上半年部分五星級酒店的入住率還不到10%;北京50多家五星級酒店,真正盈利的也不過五六家。
——出租率下降
據調查,截至去年底,我國的星級酒店平均出租率在60%到65%之間徘徊,表明1/3的產能過剩。今年一些地方的統計數據更不容樂觀:根據北京市統計局的調查,今年前4個月,受金融危機與甲型流感雙重影響,北京星級酒店的客房平均出租率為44.5%,同比下降10.1%。各星級酒店客房平均出租率均不足5成。統計數據表明,2009年一季度,全國星級酒店的平均出租率僅為62.5%,同比下降約5%。5月,深圳市賓館酒店客房出租率51.41%、同比下降8.91;1至5月為54.17%、同比下降7.62%。
——平均房價下跌
自去年以來,全國各大城市高檔酒店的入住價格持續下跌,平均房價下降了100 元,有些知名酒店經營企業紛紛破產。今年上半年延續了去年走低的趨勢,且尚未見底。統計數據顯示,前五個月全國酒店平均日房價下降22.2%%,導致每間可出租客房收入比2008年同期下降43.9%。其中,北京星級酒店的平均房價同比下降17.3%。以下是近期全國部分五星級酒店豪華間的入住價格:
北京世紀金源大飯店:門市價4000元,折扣價650元;
上海希爾頓酒店:門市價3910元,折扣價845元;
廣州白天鵝賓館:門市價1692元,折扣價660元;
面對“大跳水”的價格,各方人士分析認為,2009年可能是中國酒店業自本世紀以來經營最困難的一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以及全球流感大流行,中國酒店業正陷入投資泡沫破滅的泥沼。
——客房空置率偏高
今年以來,從北京、上海到海南等省市,國內高檔星級酒店客房空置率持續偏高。一些業界人士認為,高檔酒店空置率高不能完全歸罪于金融危機以及甲型H1N1流感的沖擊,也是國內星級酒店特別是高星級酒店多年盲目擴張結果的直接顯現,多種因素導致國內酒店業投資過熱。
一面是可憐的酒店入住率,另一面卻是轟轟烈烈的酒店投資擴張:監控數據顯示,萬達集團計劃到2010年在中國投資建設20家以上的五星級酒店,投資規模達200億元;很多城市聲稱要引進國際頂級品牌,大規模興建豪華酒店。截至目前,我國在建或改建的五星級酒店高達1700余家。
二、上半年我國酒店市場運行特點
1、經濟型酒店漸成為中國飯店市場的主體
在住宿業中,經濟型酒店擁有未來發展的最大空間。
經濟型酒店符合國際酒店業發展趨勢,投資成本較低、經營靈活。經濟型酒店在我國發展不過四五年的時間,上海的錦江之星、新亞之星、北京的中江之旅和廣東引入的青年旅舍應該說是我國第一批經濟型酒店,幾年來已形成一定市場規模并顯示出良好發展勢頭。國際酒店集團也紛紛看好我國的經濟型酒店市場。中國住宿業漸從星級酒店為主體轉向以經濟型酒店發展的新時代。
2、綠色飯店風靡中國飯店業
綠色、環保、安全、健康是國際飯店業發展的新方向。倡導“安全、健康、環保” 理念,堅持綠色管理、保護生態和合理使用資源,為顧客提供符合“節能、環保、安全、健康”要求的綠色客房和綠色餐飲是21世紀飯店業發展的新趨勢。目前,全國符合行業標準的綠色飯店已達500多家。自從今年綠色飯店國家標準出臺后,我國又掀起創建國家級綠色飯店的新高潮。
3、延遲退房的酒店數量增加
于今年6月1日啟動的“延遲退房”活動,參與的酒店數量已經從此前的300多家增至500余家。其中,北京地區的酒店由此前的28家增至37家。浙江、廣東兩地酒店尤其多。一些原本沒有酒店參加活動的城市,如烏魯木齊、呼和浩特,也有酒店加入。“酒店延遲退房”取得較好的經濟效果。業內人士分析,“延遲退房活動”可以明顯增加客人對酒店的好感度,提升酒店的競爭力。隨著更多酒店的加入,延遲退房的影響將進一步擴大,將給旅行者帶來更多便利。
4、規模化經營初見成效,企業的競爭力有所提高
在我國住宿企業中,單體經營的企業占80%以上,一直以來,產業集中度低,缺乏規模經濟效益。近年來,由于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和品牌經營進程逐步加快,規模化經營初見成效。集團化和品牌連鎖作為規模化經營的主要模式,在擴大和穩定客源、提高顧客忠誠度、降低成本等方面有較大的優勢。目前我國共有120余家飯店管理公司,管理著數千家飯店,其中排名前20位的集團公司中,內地企業占9家,在經營規模上已經達到了世界飯店集團300強的標準。
5、國際化步伐逐步加大
飯店業是我國開放最早的行業之一,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加速,國際飯店管理集團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國際上排名前10位的跨國連鎖飯店集團在我國已經全部掛牌。目前國際知名飯店品牌進入較多的有上海、北京、遼寧、江蘇、廣東等地。上海是我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16家國際知名飯店集團的27個品牌在上海已管理著36家飯店企業,已成為國際飯店業知名頂尖品牌最多的城市之一。隨著國內客源消費層次和水平的提高,眾多的國際酒店管理公司從管理高檔飯店更注重向經濟型飯店擴展,從沿海和大城市向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擴展。國際跨國酒店管理公司良好的業績表現也將吸引更多的內地單體酒店與其合作,進而共同推進中國住宿業的國際化步伐。
三、下半年我國酒店市場前景看好
業內專家分析,盡管上半年我國飯店市場運行不暢、問題多多,但前景依然看好,理由如下:
1、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來看
我國近30年來人均GDP提高15倍,從200美元發展到3000美元,已經進入消費升級的新時期。
無論是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的金磚四國之說、還是中國、印度、中東的新絲綢之路之說,都少不了中國,中國的未來被所有人看好。中國的人口數量和消費質量的提高將伴隨著經濟發展助推中國旅游業不斷發展。
中國未來GDP8%~10%的年均增長有望帶動酒店客房數量年增長12%,預計2010年中國酒店客房數量將達到5.52億間。
2、從中外比較來看
2008年底我國住宿機構超過30萬家(2006年為28.75萬家),2008年底星級飯店共16528家,星級酒店的客房總數為200萬間,2008年星級酒店平均出租率在60%到65%之間,2008年底在建酒店1700家。
歐洲酒店業居第一的德國為44,812家酒店;第二的英國為37,852家;第三的意大利為36,776家;第四的法國為27,914家酒店;美國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學院院長MichaelD.Johnson2009年4月23日表示,中國星級酒店的客房總數預計5至7年內能夠增長到500萬間,中國的酒店市場有望在5至10年內超過美國。
3、從以往酒店業低潮來看
上海歷史上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星級酒店客房出租率為57.04%;2003年受非典影響,星級酒店客房出租率為61.09%;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星級酒店客房出租率為55.44%。
在21世紀開始的時候,酒店業人士一致認為中國酒店業已經供大于求,但是從2004年開始,中國酒店業又走出了連續5年的大發展。
4、從今后的機會看
一是外延發展的機會在新機場和高速公路邊景點區;
二是度假酒店看好,我國的觀光旅游占40%、度假旅游占20%將會互相轉化;
三是會展是帶動酒店業興旺的動力之一,2008年南京酒店業從4月到11月的好勢頭就是會展所帶來的;
四是獎勵旅游是今后最大的潛力,中國MICE市場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目前國內企業獎勵旅游大多集中在外資企業及保險、直銷等特殊行業。如果政府規定獎勵旅游進企業成本,同全球發達國家實行同樣辦法,這一塊的增加量是極其大的。
五是在中國廣大地區的大多數地方,特別是許多景點區和新興城市,酒店業是大有可為的。
5、從洗牌后的機會看
金融危機促使企業洗牌加速,市場機制和企業行為的作用將引導酒店業的健康發展,本土品牌將面臨很好的發展機遇;金融危機使跨國管理品牌遭遇自由落體式的下降;酒店管理市場朝著于業主方有利的方向發展;租賃管理將在中國成為趨勢。
6、復蘇的信號開始出現
6月份北京市接待入境過夜旅游者比2008年同期增長8.8%(7月12日,北京市旅游局發布);二季度全國企業景氣指數比一季度回升10.3點(7月9日,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6月份全國財政收入比去年同月增長19.6%(7 月13日,國家財政部網站公布);上海地方財政收入6月創2008年下半年以來增幅最高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高中國經濟的今明兩年的增長預測(7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了更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
IMF對中國經濟的今明兩年的最新增長預測分別為7.5%和8.5%,均較4月份的預測高出1個百分點。
7、酒店業對宏觀經濟形勢的相應反應都有半年左右的滯后期
具體預言中國酒店業的走勢和預言資本市場走勢一樣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認為酒店業對宏觀經濟形勢的相應反應都有半年左右的滯后期,也就是在宏觀經濟形勢好轉后半年左右,酒店業才得以恢復。
綜上分析,中國酒店業的前景看好,前提是必須把握好供求關系的度。
文章來源:中國飯店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