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
2006和2007這兩年期間,中國酒店業的市場環境相對較好,那時候談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就像每一個行業處在發展的高位,都會出現重視不夠以及執行薄弱的情況一樣,對中國酒店業的發展過于樂觀。在今天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再來談中國酒店發展之路可能會更嚴謹,學到的也更多,可以為未來的企業生存發展,為再次高起的市場做好準備。
“如家”這樣一個品牌和整體的旅游市場同樣經歷了2008年跌宕起伏的市場變化,我們有美好的期望,但是事實上2008年1月的雪災、5月的地震、奧運的安檢因素,以及10月以后的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中國酒店業在2008年的日子很不好過,前九個月跌宕起伏,后三個月直線下降,從十一長假短期反彈后,更多的是中國酒店業的整體下降。這種下滑速度之快,高星級酒店尤為明顯,如家在十一月、十二月下降幅度達兩位數。所以整個2008對我們的沖擊非常之大。
市場需求下降的三個特征
從2008年四季度開始,酒店市場需求下降呈現出三個特征:一、高星酒店受影響程度要遠遠大于低星級酒店。高星級酒店2008年的十二月份以及2009年的一月份只有15%~25%入住率,經濟型酒店或者低星級酒店還能維持在60%~70%。這也印證了受經濟危機影響相對小的是剛性需求。二、一線城市受影響程度要遠遠大于二線城市。三、外向型城市受影響程度要大于內銷型城市。這三個特征到今天為止,還不能確定為終極結果,當中還存在很多變數。正如我們要展望2009年一樣,也會基于很多時間點的敏感性,難以判斷和推測。第一個節點就是2009年的11月和12月,第二個節點是2009年的1月和2月,第三個節點是我們中國傳統的正月十五,第四個節點就是2009年3月和4月,節點的變化就預示著趨勢的變化,未來的趨勢肯定是基于整個市場的趨勢在變化。個人判斷2009年整體高星市場不具備強勁的回歸動力。相比于高星市場的10%~20%的入住率來說,低星市場平均入住率已經回歸到70%~80%左右。但對低星市場而言,三、四月這個節點還不明朗,因為之前的判斷都基于一個假設的前提:金融、經濟風波直接影響的是中國的一線市場和外向型市場。這種風波是否會向二線、三線市場聚焦、擴散和蔓延,還需要時間去驗證。
酒店市場的機會
第一、低星級酒店的機會。我們正處在一個不確定的時期,但整體來說不管未來二三線城市的受到的影響有多大或者沒有,低星級酒店的機會大于高星級酒店。整體的經濟現狀使得更多的企業、消費者選擇更加保守的消費模式,而低星級酒店就會得益于這種消費趨勢的變化。
第二、區域的機會。內向型二三線市場以第一客源為主,目前市場處于相對穩定。如家的表現也可以顯現出在一、二月一線市場下降,二線市場走平,三線市場還有上升的趨勢,所以這就帶來一些區域性的機會。當然這種區域性的機會也要有賴于每個企業的資源和管理,但總體而言,2009年在整個板塊上會有地域的機會。
第三、系統的機會。第一,國家四萬億的投資方案會為未來的商貿及人口流動帶來一定影響,如果有力實施的話,對人群的流動將會帶來整體的幫助。第二,目前很多同行都在鼓勵旅游消費,比如在杭州發放了1.5億的旅游消費券,雖然很難判斷對旅游的帶動有多大的貢獻,但是肯定是在推動行業的發展。
第四、國民休閑計劃。國民休閑計劃鼓勵集中假日消費,鼓勵休假和長假的結合,長假集中消費對短期的積累消費和旅游消費有一定的拉動,這是整體的系統的,也就是國家在這方面的投入、實施的有力影響,這是旅游飯店業的整體計劃。
在這樣一個市場情況下,每個企業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那么如何能夠在今天的市場上保證企業的生存而領導未來行業的發展,這是擺在每個企業前面需要研究、需要實施的實際問題。
生存的四點建議
第一,樹立信心。信心最終是一種心態,反映在我們對未來的一種希望,如果相信我們國家未來更美好,也相信未來我們還能做得好,那么我們未來就是有機會的。信心在今天比黃金還重要,每位消費者需要的其實都是信心,信心不能樹立,刺激消費永遠沒有機會。
第二,保持現金。所謂的保持現金就是要關注企業的現金流。資本市場能夠讓企業維持多久,現在都存在著不確定因素。所以對于一個擴張的企業來說,保存實力、持有現金,在風險當中尋找相對保守的機會才會成為未來的一個出路。
第三,控制成本。控制成本很重要,特別是企業運行不好就更應該控制成本。控制成本有三個方面,第一是砍人,這是比較容易的方法,當然企業在特定的環境當中必須采取一些非常規的方式去保證自己的可持續增長。第二,就是要盡可能地在一定的時間內維持自己的價值。如果全部用降價的方式過冬,那么可能挺過六個月,但是六個月以后怎么辦?第三,控制成本還要通過科學地提高效率來提高整體效益。
第四,構筑核心。現在,我們都要練內功、要構筑未來的核心。在冬季,能夠做的就是控制好支出、捂緊口袋,同時要尋找未來真正的機會。在構筑核心上,我們要重新審視人力資源架構、素質,重新審視管理的流程系統,重新審視原來的發展計劃,做好這一點既為了生存又為了發展。我們的管理、系統都需要在這種環境下逐步改善整體的能力。事實上,這也是一個機會讓我們重新構筑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