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企業,他給了我很多的機會”
趙嘉祥16歲時正式進入“狗不理”當學徒,與灶臺和炒鍋打了四十多年交道,對“狗不理”對“廚房”他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計劃經濟時代 “狗不理”可謂高高在上,不僅是個響當當的老字號,“狗不理”還有許多獨享的“特權”:比如富強粉、小磨香油都是專供的,大家都想來這兒嘗嘗鮮。自幼家貧的趙嘉祥非常珍惜能進入“狗不理”工作的機會,他一進去就十分賣力氣,單位領導,很快發現了這個樸實,實在,肯吃苦的小伙子,曾經為毛主席服務過的名廚由芝炳也收他為徒,把自己的本領毫無保留地傳給了最器重的徒弟趙嘉祥。
70年代趙嘉祥在業內已經小有名氣,到 80年代技術已經爐火純青,他的“大翻勺”海底撈月技法,能將菜品從勺中拋出 1米高,再側身將菜品收回勺中,而菜形不變;他的“拔絲黃菜”用雞蛋攤成的皮,再經過油炸后個個起鼓兒,一度成了“狗不理”的看家菜;他創作的“群龍會燕”被國際烹飪大賽評委認定為“中國名菜”,這在當時是十分珍貴的榮譽;他研究的“八仙宴”、“豆腐宴”也屢獲殊榮,他本人則成為“新派津菜”的創始人,獲得了“國際烹飪大師”的稱號,聲名鵲起。
從計劃經濟時代走過來的人對單位對組織都有一種樸素的感情,一直在國營餐飲企業的趙嘉祥用真情管理過“狗不理”“全聚德”“登瀛樓”等著名餐飲企業,他被譽為“企業扭虧為盈的法寶”。1989年,天津“全聚德”由于經營不善,連年虧損,趙嘉祥到全聚德不到半年就扭虧為盈,半年后員工就能拿到獎金,一年后就是運轉正常能夠盈利的好企業了。
2005年“狗不理”的成功改制成為“狗不理”發展中的里程碑,這對趙嘉祥來說就像送自己的女兒出嫁一樣,心中有不舍,但是更多的是祝福。作為老一代員工,他時時關心“狗不理”老東家的發展,在他離開時甚至為“狗不理”轉制后如何發展提出了非常具體的規劃。
趙嘉祥是個感恩的人,他總是說“名店造就名師,名師創造名品”,2008年,他受邀又一次回到了“狗不理”集團,他說他這一生對他幫助最大的就是“狗不理”集團,他再次選擇了“狗不理”也是要繼續他的學習,繼續回報“狗不理”。
收弟子就是一份責任
趙嘉祥是天津名師由芝炳的弟子,同時又受到天津名師魏天成、張尚志、韓世文的指教,大家都認為他是一位幸運的人,可是趙嘉祥看待自己的幸運時說:“辛辛苦苦幾十年,幸福在那一瞬間,得咬緊牙關,得有股韌勁,照著槍也不回頭,在那個年代造就了那個年代的我們……”趙嘉祥年輕時在業內是出了名的踏實、能吃苦,他的師傅就是因為他在廚房能扎得下去,有股韌勁,能做出成績,都非常的喜歡他,把畢生的絕學傾囊相授。
烹飪是文化、是藝術,需要傳承和創新,已經成為中國烹飪大師的趙嘉祥對弟子要求很嚴格,弟子有時甚至會覺得師傅的言語描述和行為標準過于刻板或死板。現在他帶出的數十個徒弟中不少人已經在全國各地都頗有成就。作為師傅他也時時以身作則,他說:“收個弟子,就要有個責任在身上,像評選全國十大廚師,他們都是有個責任在身上,全國都有很多的廚師,只要喜歡廚師,努力努力就可以當上廚師,但要成為大師,就要大的手筆,大的作為,大的胸懷,大的抱負,去做這個職業,這就不是一兩句話,所以這個職業自己就是一個大師的窗口,處處得樹形象,做榜樣,思維上的事事站得高一步,看得遠一步,想得深一步,干得實一步,邁好每一步。”
趙嘉祥心目中的烹飪大師
業內人士都習慣尊稱趙嘉祥為“趙大師”,可是他卻只給自己的“大師”稱號打90分。趙嘉祥心中的烹飪大師有三個境界,廚藝、廚理、廚德。一、廚藝,要有高超的技藝。趙大師說:“會做菜的廚師應該會跟這些原材料對話,巧手能繪出藝術的色彩,完全來自于幾十年的功力,高超的技藝,來自于扎扎實實的功底,是修煉出來的,是格局,是一種境界……”二、廚理,要有高深的處理。“為什么把作料改造成丁片,生塊,為什么用不同的技法去傳熱,在這些工藝的演變過程當中,它的情理是什么,道理是什么,這不是一個廚師靠死記硬背的,是要靠用心去做,用心去調味,所以,這樣呢,這些高深的處理來源于刻苦的學習,高超的技藝來源于扎扎實實的功底……”三、廚德,要有高尚的品質,高尚的品德,才能使你具備高超的技藝和高深的處理,而這些也是全來自于個人的修養和素養。
對家庭對事業都是一份責任
事業成功的趙嘉祥唯一的遺憾是對家庭的愧疚,一有空他就抽時間陪家人,在女兒面前他總是有很多疼愛,雖然工作很忙但是每年女兒的生日,作為父親他會用自己的方式和家人熱熱鬧鬧地一起為女兒慶祝。
從學徒到大師,趙嘉祥這一路走來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人們看到的榮耀和光環下,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面對“狗不理”改制、如何使“全聚德”“登瀛樓”扭虧為盈時,他總是會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用一句他自己的話就是“得學會自己變態,調整自己的心態……”
重返“狗不理”的趙大師,不光是作為烹飪大師技術上指導集團公司,更作為集團最大的財富,為集團出謀劃策,現在趙大師平時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研究餐飲管理方面的理論,他這45年的經驗教訓,是餐飲企業交流和發展的寶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