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消費者“來勢洶洶” 擇趣而選成指南針
在消費者話語權不斷增強的過程中,酒店品牌能否獲得新生代關注成為核心。這里所說的新生代主要指生于1982-2000年的“千禧一代”以及2000年后出生的Z世代。在充裕的物質條件和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影響下,他們呈現出了完全不同于60后、70后、80后的行為習慣和消費喜好,對于興趣、社交、體驗的追求和熱愛日益凸顯,越來越熱衷于挖掘最好的價值和服務。基于這個“年輕”的體驗需求,不少酒店開始推出各種各樣的跨界合作主題活動,電影、咖啡、黑科技、新零售、展覽……以增加自身的娛樂性,為住客提供住宿之外的娛樂體驗及消費便利,豐富體驗的維度及層次,繼而創造不一樣的感受和經歷。


探尋產品觸點 傳遞服務感知
所謂“好看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在體驗經濟大潮中,酒店體驗場景的營造正越來越趨同,好看而流于形式正成為品牌不得不面對的困局,“如何做好運營,創造新穎、好玩的賓客體驗”,并真正借此獲得新生代消費群體的青睞,這是首旅如家酒店集團總經理孫堅反復思考的課題。
孫堅認為:“讓創意、規模和效益成為更能感知的產品,形成一個比較常態的可持續發展的商業社會,需要賦予運營以全新的商業價值。”這后面有兩層含義:有效的產品觸點與可被感知的服務。

預見下一站 提供互動體驗式服務是關鍵
任何產品的有效落地都無法離開在其中運營產品的人,而這個環節的缺失則將直接導致產品的“流于形式”。近日就有媒體吐槽部分社區酒店名不副實,雖然增設書本、茶座凳椅,但也只是止于擺設,和客人之間缺失有效的互動,無法借此形成深刻的記憶點以及有效的客群黏性,客人只能干坐著摸手機,有違整體產品設計的初衷。
對此,孫堅表示服務的本質就是給予“關注”。一個人進入一家酒店,如果我們的員工立馬打招呼說“您好”,這個人就會覺得自己“被關注了”;第二是要互動,員工和顧客、顧客和顧客之間聊一些令人感興趣的東西;第三才是體驗,比如走進酒店大堂后,顧客能享受視覺、聽覺上的美感。同理,在諸多增強體驗感的產品背后,品牌需要一個對有效產品觸點進行全面演繹的【深度詮釋者】,即對“體驗”進行全方位運營的人。
就此,為了讓用戶在住宿空間中獲得更好的深度交互體驗,首旅如家創造性地成立了一個特別的人力資源組織——H.O.T.(Happy Organizer Team)。每個HO都身懷十八般武藝,既懂服務,又愛玩。他們是快樂管家,是玩伴,是教練,更是守護人。在H.O.T.的帶領下,消費者將更加自然地融入酒店搭建的場景中,演繹屬于他/她的自身角色,從而住得更加舒適,玩得更加盡興。
相較于傳統酒店標準化的流程服務、更近一步的主動服務,首旅如家已經根據對于消費者的深刻洞察轉化為互動體驗式服務,H.O.T.以更浸入式的視角,去探尋和消費者共同完成旅程的最愜意的方式。這也將直接反哺酒店的運營,因為深度的參與感比被款待更能讓消費者產生共鳴,并進行自傳播。

面對正在來臨的新周期和群體,酒店產品的側重點從內容變革、流程更新再到真誠服務,正在自然也是必然地向“社交生活、場景溫度、真情感受”的方向邁進。這個過程中,誰能建立跟隨消費者成長、滿足消費者想象的產品線,誰就能更有黏著度的預見和綁定消費者的下一站。正如孫堅所說:“只有當酒店變成是一個生活體,具有更多的溫度和玩法的時候,或許年輕人會更加主動地選擇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