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會現場的獵戶星空機器人
展會現場,世界酒店邀請到獵戶星空高級副總裁童寧接受采訪。
記者:獵戶星空參加這次展會,帶來哪些新產品?有哪些亮點?
童總:參加這個展會,我們帶來的基本上是我們全系產品,主要兩大類,一大類的語音接待類的機器人,二大類的是遞送類的機器人。總共有五款機器人產品,語音接待類覆蓋了商業場景下面交互、迎賓、導覽,遞送類覆蓋了餐廳的送餐 、酒店的物品遞送。我們擁有行業唯一的自研全鏈條機器人技術,包括AI技術,軟件平臺,硬件平臺,大數據平臺,可以快速研發新的機器人產品,所以產品層面有一個非常全面的機器人家族。
記者:您剛才提到這個機器人家族,經過這么多年,機器人發生了哪些變化? 企業有哪些新的需求?
童總: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發展跟人工智能技術是息息相關的,在早期發展的過程中,也是圍繞著算法的應用,及成熟度來展開,比如早期人工智能的識別率,在嘈雜的環境中間,如何進行降噪識別,其次包括激光雷達導航、深度視覺識別,相結合的發展技術。最近一年受疫情的影響,整個社會對于機器人的接受度,都有大幅提升。因此也帶動了各種各樣的應用場景。所以正因為我們這些前期技術積累,才得以在市場需求下快速反應,開發適合需求的產品,并很好的落地,所以這是今年一個比較大的變化。

參展人員正在體驗機器人豹小遞Sky(酒店版)
記者:上述所提到的那五款產品,它對酒店有定位嗎?就比如說現在酒店的細分很多。您這邊對企業下一步對這個酒店的定位重點是怎么樣?
童總:酒店場景比我們想象中復雜,其實中國的酒店行業分類,除了酒店協會給予分類以外,其實我們還有不同規模的酒店。從商業化產品來講,我們還是聚焦在相對商業化程度較高的酒店。在國內,主要是三大類酒店:
第一大類是五星級和高星級的酒店。包括國外的品牌連鎖;國內的品牌連鎖;以及國內的一些地方性的地產類的這種高星級酒店。他們的需求是比較接近的。另外一類:經濟型酒店。規模性不大,房間數基于50到100間,他們考慮成本上會要求更低。但是近兩年經濟型酒店發展的一個現象就是,大量的進行改造升級,成為一個中檔精品酒店。
第三類就是中檔的精品酒店,特點是舒適度。包括床鋪,床上用品,衛生間用品,設施,基本上接近高星級酒店。整個房間設計上是花了很多心思的,現代感、新穎感。但這類酒店又不像五星級酒店那樣,提供太多奢華的設施,比如說沒有太多餐廳、娛樂場所、行政樓層,但它可能有些小型的健身房設施。商務上,還有一些小型會議室或者是中型,這類酒店發展的非常快,所以這三層客戶的需求并不一樣。
所以我們現在考慮的策略是:一方面,在五星級酒店里要給客戶提供升級檔次的產品,產品做工、材料、還有設計上更高端。另外,五星級酒店有多場景需要,如餐飲場景,會務的場景,兒童游樂場景等。我們提供的是多款產品來進行場景覆蓋。
對于中檔和經濟型酒店,我們會適時的推出符合他們價位,合適的產品來滿足他們的需求。相對來講,目前他們的服務場景相對單一,主要以客房服務為主,還是以遞送服務為主,所以策略是不一樣的。
記者:你們產品細分了兩大類,對于未來發展的模式及銷售模式會是一個怎么樣的格局呢?
童總:從第一天做場景機器人的時候,我們就很重視與合作伙伴進行深度綁定和聯動,而且是偏技術層面的合作。比如說我們做的接待類機器人,事實上它是一個平臺。那我們的合作伙伴有法律方面的公司、醫療方面的公司、教育方面的公司、黨建方面的公司,他們把他們的技術融入到我們的產品當中,更好的服務受眾群體。所以基于酒店場景也是一樣,我們也是非常開放的心態,與其他智能化產品聯動打通的機制,和相關的技術相輔相成。比如說,最近我們就已經跟科大訊飛的AI電話總機打通,當我們接到客戶房間的電話需求時,這個AI主機會自動叫喚機器人到客房部拿相關物品,然后把它送到房間去。技術合作,我們一直秉承開放生態,與合作伙伴共同完成。
租賃的模式還是銷售模式?現在的核心問題,我認為不是客戶的資金問題,而是客戶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不排除現有的酒店,在人員管理、成本要求上的考慮空間,可能機器人服務不是他目前的需求,而他的品牌性提升可能更重要,然后是酒店對客戶服務更高滿意度的達成。不管酒店用不用機器人,用人還是用機器人,關鍵是住店的客戶是滿意。
有的酒店非常關注運營成本,能自動化就盡量自動化,然后節省人員成本。去年受疫情影響,很多服務行業不能營業,疫情影響變小以后,這部分服務行業人員有的轉行,導致招人成本上升,招聘難度加大,這時候就有用機器人的需求,核心訴求是把勞動力先補上。部分酒店由于受資金方面的壓力,用分租的方式來減少酒店客戶的資金壓力。這種模式現在都是普遍的。有個說法是人工智能服務機器人進入酒店行業,提供了一個輕資產的商業模式,酒店客戶可以享受到這樣的服務,又不用把它買下來。
記者:現在新的一年,今年的展會比較旺,行業也是比較旺。獵戶星空有沒有新的這目標和展望?
童總:第一個,我認為我們這個行業總體上來講還是屬于探索期。可能說競爭已經非常激烈,我相信激烈其實是預示的這個市場是被行業看好的。其實我經常會用航空業來舉這個例子,萊特兄弟剛發明飛機的時候,世界上突然就有了100家飛機公司。因為大家都看好這是人類的交通的一個變革,可當時也沒有場景,大家都是在展會上找飛行員試飛,但是沒有任何商業落地。當大家都看好,后后續續有場景以后,真正的競爭才開始,那時候比的是整體的組織能力、產品的能力、市場的能力、人才能力、管理能力,它比的是一個綜合的能力。再回到服務機器人,這個階段,我認為目前階段大家看似很激烈是因為大家都看好這條賽道,隨著這個行業里的真正的大場景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的時候,那就會凸顯出有經營能力的公司,就開始在市場上發展出一批領導者,這個中間有一個洗牌過程。我們這個階段是努力的做好現階段客戶需要的產品,并攜手業界的友商繼續探索新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