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緊縮開支與領導人換屆影響的不僅是國際酒店品牌在華業績的下滑,還有擁有同樣客戶群的中國高檔酒店。
全球最大的奢華酒店洲際酒店集團發布2013年1季度財報提到:該季收入同比僅增長3.1%,中國業務因政府緊縮開支和領導人換屆,加之日本游客下降以及禽流感等負面原因,導致大中華區業務同比僅增長1.8%。
洲際酒店集團在中國的遭遇只是一個開始。前幾天,筆者被邀請去山東滕州參加喜達屋酒店集團的喜來登酒店落戶儀式,已深切感覺到大牌國際酒店集團搶灘中國市場到了中國縣級市很是血淋淋。
洲際酒店集團的中國危局
兩年前,洲際酒店在中國高調宣布:五年內將有1450家酒店投入營業。一年前,洲際酒店集團又宣布,推出首個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新品牌——華邑酒店及度假村,并表示,在未來10至15年,華邑將在超過100座城市發展。
從現實而言,洲際酒店集團在中國的計劃很難做到,國際酒店在華的快速擴張并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與洲際酒店集團發生撤牌糾紛的三亞亞龍灣華宇度假酒店控訴,“三亞華宇”在6年時間里總計支付了3600多萬元管理費等費用,仍連連虧損。
但是,我們從洲際酒店集團一季度業績來看,其它國際大牌酒店集團也未必就是高歌凱旋,而是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會越來越多。
國際酒店集團的中國困局
除洲際酒店集團以外,其它大的國際酒店集團依然在快速擴張。
在中國市場,希爾頓今年也給自己制定了開店10家左右的目標。根據希爾頓中國官網顯示,截至2013年1月14日,希爾頓在華已開業酒店共35家。與2012年一季度相比,新增了4家,集團在中國預計2015年之前達到100家酒店的市場目標。
在擴張上,萬豪集團也不示弱:集團計劃到2016年在亞洲新開260家酒店,其中在中國的酒店數量將增加至125家左右,覆蓋中國近75%的省份。
雖然在中國市場酒店數超過100家,但喜達屋集團并沒有放慢擴張腳步。在全球最大的澳門喜來登酒店開業典禮上,其全球發展總裁對筆者表示,2013年喜達屋旗下計劃開業的酒店數在26家左右,未來5年內,該集團旗下酒店在華預計將會新開酒店80家左右,其中開業數量最多的品牌是喜來登,預計2013年該品牌還將開業13家以上。
以“慢”著稱的香格里拉集團也開始發力布局中國市場,目前香格里拉在華的品牌有香格里拉、盛貿和嘉里。進入中國市場28年來,香格里拉集團在華酒店數量僅為38家,其中中國內地有35家,香港有3家。幾乎是以每年一家半的速度前進,而今年香格里拉集團計劃開設6家新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揚州的香格里拉是其第一次落子三、四線城市,釋放出進軍三四線城市的強烈信號。
五星級酒店在中國怎么了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年初發布的《2013中國酒店投資展望報告》顯示:2000年到2012年間,中國五星級酒店的客房供應量發展勢頭迅猛,復合平均年增長率為20%。即相比2000年,五星級酒店的數量和客房供應量均翻了五倍。
讓我們再看看如今有關文字和數據。
據中國旅游飯店業協會發布的今年一季度旅游星級酒店業績:一季度五星級酒店平均出租率為47.66%,同比去年一季度的53.74%下降6.08%,環比去年四季度的58.86%下降了11.2%;平均房價為601元人民幣,同比去年一季度的617元人民幣降低了16元人民幣,環比去年四季度的634元人民幣降低了33元人民幣;單房收益為295元人民幣,同比去年一季度的345元人民幣下降了50元人民幣,環比去年四季度382元人民幣下降了37元人民幣。
據中國官方發布:2013年中國平均每四天就有一家國際品牌酒店開業,如此快速的擴張,五星級酒店在中國發展迅速,尤其是國際品牌五星級酒店擴張太快,泡沫和斷鏈已經在中國開始出現。
國際品牌的高星級酒店迅速擴張直接導致入住率、平均房價、單房收益紛紛下降,這枚苦果只有高端酒店自己品嘗。中國本土的酒店集團也紛紛進軍高端酒店業務,經濟型酒店集團漢庭更名“華住”并推出高檔酒店品牌“禧玥”,漢庭推出高端“禧玥”并是非高瞻遠矚之舉,資本玩家“季琦們”不可能對高端星級酒店業態“長袖善舞”。
“五星級酒店在中國怎么了?”中國市場的高端酒店此后的日子并沒有想象中的風光無限,本土酒店集團與國際酒店集團巨頭之間的較量必將是一場激戰,我認為未來5—10年間有文化特色和設計主題的精品酒店是中國高端酒店市場上的又一個發展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