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資酒店品牌和民族酒店品牌競合
改革開發30年來,中國總共“進口”了近40家外國酒店集團的70多個品牌。中國許多好地段、好政策、好市場和好的企業運營機制都已經“開放”了,然而,中國自己的民族酒店品牌,特別是民營的酒店品牌受惠到底有多少呢?經過合作與發展,中國目前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酒店集團還未出現,一些靠政策催生的酒店企業集團在發展的道路上因為體制的原因還是前進得太慢,我們還要不要繼續同外資品牌過多的合作?我們同它們合作是不是已經失去太多東西了?錦江、建國、粵海、金陵、海航、華天、海天等這些中國的“寶貝”企業何時真正做到資本、人才、市場、品牌國際化呢?我們是不是再要準備三十年的發展歷程。關鍵是我們發展的同時,其他先進國家的產業經濟也在快速發展。我們不能靠政府的強大背景去“催生”企業集團,而要建立良好的現代企業制度和良好的企業運作模式,“海爾”作為我國家電行業著名企業,其成功的發展模式值得酒店行業企業學習。
三、中國的酒店行業還在整體虧損
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酒店行業整體虧損,特別是國有酒店企業,如果算上銀行利息和折舊等,中國本國酒店業這個“龐然大物”依然步履蹣跚。近幾年來,酒店行業整體虧損現狀稍有改善,但是因為管理創新、新技術應用、品牌打造、人才培養、歷史包袱等等這一系列問題并不是在近兩年內就能解決好的,所以中國酒店業在未來兩三年發展依然堪憂,可見中國的酒店企業的整體虧損局面還有待進一步改善。
四、中國酒店集團化如何發展
近幾年來,中國特別注重酒店集團化發展和建設,其實國務院一直對這方面問題也很重視,也做出了幾次重要的決定和推動了若干個重大企業重組。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擁有200多家酒店管理集團,管理的酒店超過1000家。但是中國酒店集團的前十名投資管理的酒店數和客房數還抵不上美國一家大型酒店集團,中國前十位本土酒店集團品牌在中國市場占有率不到13%。這是為什么呢?除了傳統意義之下的努力發展之外,我國的企業集團是不是要多從并購、重組、資本運作、品牌整合等等這些超常發展方面下手?2008年底成立的如家酒店集團作為中國一家以經濟酒店連鎖為主體的酒店集團開始進軍中高檔精品酒店了,其發展模式值得深思。
五、中國酒店業投資熱點與新趨勢
中國酒店業是從經濟發達的沿海開發城市和幾個中心城市開始的,從產業布局和國家經濟發展上分析,這種“偏重發展”顯然不能滿足中國未來發展需要。無論是從國際經濟發展戰略還是從自然與社會資源上觀察,未來的若干年內中國酒店業向中西部、向民族文化特色和資源優勢突出的地方進行投資分布將是一大熱點。另外,個性化、主題特色明顯、文化內涵豐富的酒店項目投資也將越來越多。
六、中國酒店業人力資源開發越來越重要
中國酒店業發展到今天,全國的酒店供大于求,酒店的硬件和技術應用都越來越高端,但要命的是中國酒店業的管理及培訓學院太少。即便是有,權威的酒店管理學院也少之又少。國家旅游局邵琪偉局長說,到2020年,中國將新增酒店和社會旅館20萬家,五星級酒店將新增500家……按照這樣一個總體發展規劃,那我們就更要特別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和人才培訓工作,這方面工作關乎到中國民族酒店大發展的基礎是否堅固按權威分析,到2010年,上海酒店業人才缺口大約在50萬左右。
七、中國酒店行業協會的發展問題
行業協會是關系到約束、保護和發展一個全行業健康成長的重要組織,在西方發達國家,行業協會的發展比較規范和成熟,對行業的約束力和行業干預的權力也比較大。在中國,許多行業協會的工作已經由政府主管部門做了,有些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行業協會的“單純性”和“先進性”沒辦法良好地體現,所以中國酒店行業協會在未來若干年還需要進行深層次改革,目前國家旅游局正在這方面進行一個比較好的努力。對協會的充分放權能更好地促政府主管部門定方針、忙大事、管方向。